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放鬆時間滑手機出現的影片裡,十部有九部都是在說著要如何管理時間,達成高效率的成功。
這類影片大多都會把高效與成功畫上等號。
其實,這樣的推測並非全無道理,大眾多喜歡聆聽成功人士通往成功道路的生活型態,訪問這些成功人士的媒體人便會為訪問作重點摘要。
高效工作便是這些成功人士變成功的條件之一。

然而,這樣的摘要方式,如同網路氾濫的懶人包一樣,多數時候都是以去脈絡化或片面的角度總結成功的要件。
為何我會這麼說呢?
因為成功人士所身處的環境與普通大眾完全不同,卻是被這些訪談摘要忽略的層面。
成為知名的企業家、研究院、官僚等成功人士,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 忙。
因為忙,他們必須抉擇事情的輕重緩急,分類何事需要立馬處理;何事可以放置於後再慢慢處理。
因而使得「高效」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但當我們將視角放置在普羅大眾上時,並非每個人的生活型態都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塞滿。
當一天所需要處理的事情並沒有多到與成功人士相當,那我們為何還需要高效呢?
相反,我們需要的是找到自身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只要工作內容不占用到休憩時間,對我們來說何嘗不是另類的高效呢?

況且,在我看來,最初的高效工作是因為一天事情太多,必須將心力放置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且迅速解決事情產生的問題。
但現在很多網路影片所推崇的高效,是為了讓觀眾自己找事情累死自己。
每天將生活的時間故意塞得滿滿,顯得自身非常努力,我認為這樣反而很像在做無意義的事情。
另外,這類找麻煩的影片,亦會讓觀者審視自身的生活型態,只要發現到自己並不像影片的作者那樣努力時,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自我懷疑,甚而開始反思為何自身下班後不會想要再利用時間學習第二外語或第二專長呢?
對於此現象,阿琳想對因此而焦慮的人說:
不要被綁架!不要被綁架!不要被綁架!
這個世界之所以有這麼多種不同類型的人存在,就是因為大家的文化背景、學習經驗或生活型態不盡相同,不需要為了學習違反本性的高效工作,而讓自我陷入情緒的漩渦。
做自己的主人!並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