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影評 / 就算在躲避追殺,依然不忘本業的《修女也瘋狂》

我想這部1992年放映的電影大家應該都有看過吧?

沒看過的請去看!!!

如果你打小喜歡歌舞類電影的話,我非常推薦這部作品。

《修女也瘋狂》講述一名在博弈廳當駐唱歌手的女性德洛利絲,由琥碧.戈柏飾演。

德洛利絲。圖片來源:網路

因為意外撞見情人,同時也是夜總會的大老闆逼供殺人,因緣際會之下變成警方的汙點證人。

為保護德洛利絲,並藉此扳倒殺人如麻的大老闆,警探將她藏進舊金山一所修道院裡。

修道院院長由麥教授飾演者瑪姬.史密斯扮演,起先,德洛利絲與院長水火不容,但為了教堂慘烈的經濟狀況,院長不得不答應警探的請求,藏匿德洛利絲。

修道院院長。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長期泡在夜總會的德洛利絲無法適應修道院清苦的生活,某天夜裡趁著夜色跑向修道院對面的酒吧,想要暫時放縱一下。

不諳世事的兩位修女也跟著德洛利絲的步伐走進修道院外的世界。可以想見,這件事情被院長知道後,馬上認定是德洛利絲這位不速之客帶壞單純的兩位修女。

不過院長後來還是心軟的接受德洛利絲的道歉,作為回報,要求她參加修道院的唱詩班。

唱歌!好極了,這不是德洛利絲的本業嗎?唱詩班的修女們央求德洛利絲訓練唱詩班,希望能夠調整唱詩班現在五音不和諧的樣貌。

在德洛利絲的嘗試與唱詩班修女們的共同努力之下,獲得了以下這個結果:

影片來源:YouTube

你覺得好聽嗎?阿琳我個人覺得挺好聽的。

後續的故事展開便是著重於修道院與其所在街區的人們相互關懷的過程。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在於人與人間相互的理解與諒解。

我們可以將德洛利絲與修女們想像成代表不同群體的兩方。

前者代表著這在街區裡的住民,身上有著嘻哈文化的影子,會去酒吧喝酒,會在街道的牆壁上塗鴉。

後者則代表著生活在固定環境裡的居民,生活簡樸,比較不會從事刺激性的活動。

而修道院的大門便是阻隔這兩類人的存在,修女們藉由歌聲吸引著街區裡那些不被世俗價值觀認同的人願意主動踏入修道院聽彌撒,同時,修女們也願意主動踏出修道院外與他人接觸。

因為相互的接觸,進而慢慢理解彼此,甚至諒解,我覺得這才是人與人互動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這個表現亦可見於德洛利絲與院長理念的衝突上。

對於唱詩班該使用什麼樣的表演形式,兩者原本的理念完全不同,德洛利絲認為可以加入創新,吸引更多聽眾;院長則堅持傳統,保留舊有文化。

但到了最後,傳統嘗試接納創新,創新亦肯定傳統的存在。

兩者接受彼此,相互融合。

如同德洛利絲與院長,用擁抱化解兩者間的對立。

題外話,不知道是長大的阿琳腐眼看人姬,還是電影鏡頭確實有如此暗示。

我認為電影裡隱藏著一條隱晦的感情線?

在深夜跟隨德洛利絲到街道對面酒吧的兩位修女裡,其中一位是見習修女,名叫瑪麗.羅伯特。

瑪麗.羅伯特(左)。圖片來源:網路

打從一見到德洛利絲開始,這位年輕的見習修女便對這位「修女」充滿好奇。

感覺木訥的她鼓足勇氣跟新來的修女談話,還將小時使用的鬧鐘送給對方。

主動追隨德洛利絲朝向充滿未知的修道院外的世界。

在唱詩班時,也四處展現對德洛利絲的崇拜與尊敬。

甚至在唱給羅馬主教聽的歌曲後,大家開心慶祝時,鏡頭給到這位見習修女,以一種嬌羞地姿態對著德洛利絲微笑。

這…這…這…難道不是女同的暗戀過程嗎?

(抱歉,我女同腦發病了…)

雖然我覺得這部作品主軸並不是在談論同性戀,但若要以電影的每個鏡頭都是幕後人員精心安排過的角度解讀的話,的確我想不到除了表示暗戀以外,這些拍攝見習修女的鏡頭究竟有何作用。

算是蠻開心能夠在喜歡的作品裡磕cp。

總之,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啦!

最後的最後,放上唱詩班獻給羅馬主教的表演吧!

影片來源:YouTube
將文章分享到你的社群
Linswriting
Linswriting
文章: 39